当前位置: 中国石油大学报 >> 第 31 期 >> 第 002 版  校园新闻
  重构PDF  双层PDF 

校友孙丽丽院士应邀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并做客黄岛讲坛
记者 淡天俊 刘佳 毛乐鑫 陈一仆 孙伟 董成立

出版日期:

  本报讯(记者 淡天俊 刘佳 毛乐鑫 陈一仆 孙伟 董成立)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炼油79级校友孙丽丽应邀回校指导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并做客黄岛讲坛。
  当天上午,孙丽丽与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化学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座谈,副校长操应长主持会议。
  操应长介绍学校“十四五”科研和学科发展规划、成立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的思考、化工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院一中心”负责人介绍各单位发展现状和未来科研与学科发展规划,就如何建设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化工学科群进行讨论。教师代表就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汇报。
  孙丽丽指出,科研和学科发展要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构建变革性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大规模绿色高效生产力。她希望通过共同组建新技术产业转化团队或联合实验室,依托双方专业化团队密切合作,推进原创科技成果不经中试或减少中试直接实现产业化,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孙丽丽充分肯定“三院一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建议几个单位进一步找准各自定位,做好传统优势研究方向和新兴特殊发展方向融合,做出特色。她肯定了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设置,建议进一步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着眼于解决行业发展系统性问题;加强统筹规划,找准特色,强化基础,提升基础分析测试能力;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趋势,聚焦突破关键点,避免同质化研究。
  来校期间,孙丽丽做客第63期黄岛讲坛,作题为“数字工程新模式推动石化工程新发展”的学术报告。校长郝芳主持讲坛。
  孙丽丽从石化工业发展历程讲起,探讨了当今科技工作者的石油精神,以及科技工作者对石油化工全产业链自主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做出的贡献。她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角度,阐明了石油化工在抗疫物资生产方面的巨大贡献。
  孙丽丽以“数字工程平台让我们的创新模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为引,介绍了数字工程体系与平台的建设路径以及数字化石化工程新模式的创新。她认为,创新数字化石化工程新模式需要进行规划创新、工程集成、工程管控模式以及工程交付形态、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变革。从源头上建立柔性的一体化创新团队,以数字工程平台为桥梁,以相互验证的评价方法进行统筹协同,这样可以更好地共享信息、快速进行迭代优化、加快成套技术研发进度,提高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施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孙丽丽以案例方式讲解了数字工程强大的实用性。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其使用有利于人类应对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但“LNG在装卸和储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发气”,针对这个难题,她从再冷凝技术、控制系统、海上资源利用等方面全方位讲解了数字工程如何应用于LNG的回收和储运。“芳烃生产集成难度高、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突破这个困境既要解决好重大科学问题,还要解决好重大工程问题”,基于此,她将数字工程运用于C8芳烃异构的分离及吸附剂等技术,并且在数字交付基础上构建了桌面工厂,成功将数字工程应用于芳烃生产。
  郝芳向孙丽丽表示感谢,为其颁发化学工程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聘书。他指出,孙丽丽院士的报告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与化工技术结合、石油工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希望全体师生学习孙丽丽院士高超的学术报告水平,并应用于自己的讲座、讲课当中;学习孙丽丽院士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协同精神,持续追求卓越。
  报告会前,孙丽丽一行在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华东陪同下参观校史馆。
  孙丽丽,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长期致力于石化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了高效环保芳烃集成设计技术,研发了原油清洁高效转化系列工程技术,攻克了高酸天然气净化关键技术。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首套自主技术芳烃联合装置、首座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厂、世界第二大高酸天然气净化厂和沙特延布炼厂等多项标志性石化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分享到:
消息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