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石油大学报 >> 第 6 期 >> 第 003 版  发现石大
  重构PDF  双层PDF 

智慧推荐算法项目:让就业机会触手可及
记者 杨安 学生记者 元晨晨

出版日期:

  本报讯(记者 杨安 学生记者 元晨晨)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小潘同学由于准备考研,错过了年前的秋季招聘会,等到研究生复试成绩出来再决心找工作时,发现能找到的职位已经很少了。在舍友的推荐下,她在青岛本地的“就业街小圆桌”招聘平台上注册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很快就收到极具针对性的岗位需求。她从中选择了几家心仪的公司投递了简历,借助平台的留言功能,与三位HR在线攀谈起来,并借助平台的视频面试功能进行了网络初次面试。“得益于平台的‘智慧就业推荐’功能,我省却了在各个招聘系统之间反复比较的繁琐操作,很快抓住属于自己的最佳就业机会。”一周后,小潘在顺利通过了公司的入职面试并成功签约时说。
  小潘所说的“智慧就业推荐”就是近段时间加速融入各地春季招聘的数字技术、智慧服务,这在给求职者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为更好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就业推荐平台主要面向社招群体,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渐令教授团队联合青岛就业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技术攻关项目“智慧就业推荐算法”则是针对高校应届生群体开发的推荐算法。
  “大学生在参加线下或者线上的双选会时,很多时候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是什么,甚至会因为工作经验的问题被招聘单位直接拒绝,我们的目标是为没有或者有很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探索出新的途径。”渐令教授与青岛就业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步朝晖在目睹了部分驻青高校学生就业部门举办毕业生双选会时的忙碌与效率较低的情形之后,决定要联合攻关“智慧就业推荐算法”项目,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22年,在西海岸新区组织部副部长张海舰的牵线下,渐令与步朝晖分别作为校企代表在青岛市“揭榜挂帅”平台上正式签约,联合展开智慧就业推荐算法的探索研究。渐令带领博士研究生谷潇,硕士研究生李新惠、李洋、饶崇郅旋即展开了紧张且忙碌的算法设计和开发工作。
  “企业会提供求职方、招聘方的行为数据及关联数据库,包括岗位信息、用户信息、企业信息、用户简历等,同时根据用户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该企业需求。”渐令表示,研究团队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求职方,通过动态岗位推荐算法实现将校招生群体的实习经历、科研经历和项目经验作为其工作经验,同时加入学校评分、专业、学历等结构化特征提升匹配的准确性;在招聘方,则通过动态人才推荐算法实现静态数据、动态行为数据的系统性迭代分析;最后建立求职方和招聘方持续的更精准高效的动态匹配算法,实现人才的高效求职,用人单位的高效招聘。
  2022年12月,基于传统离线算法的协同过滤算法1.0版本新鲜“出炉”。面对公司提供新用户登录的一些期望信息,团队又基于在线推荐研发算法解决了新用户、新岗位冷启动问题。所谓冷启动问题,即当新的用户和岗位加入系统时,相关信息过少,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推荐。为此,团队基于内容的方法计算两两岗位之间的相似度,对其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找寻与求职者专业对应的上届毕业生去向单位,优先推荐相同或相似的岗位,很好地解决了新用户、新岗位的问题。
  在2023年底,算法再次升级,团队提取长文本和实体,进行向量嵌入,采用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示模型(BERT)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对模型进行创新,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结果表明团队研究的算法使得用户投递率提升了9.4%。
  日前,团队开发的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推荐算法,极大满足了青岛就业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就业政策推荐需求,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和支持。算法被应用于公司“就业街小圆桌”微信小程序中,有效帮助用户了解职位所处地域的人才政策。自使用该算法以来,青岛就业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十余场小圆桌招聘,为17000余名求职者提供就业推荐服务,极大提升了招聘效率。
  “当下大语言模型快速发展,就业推荐也应该抓住这个武器,未来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充分理解求职者和岗位的主要特征,并进行人岗匹配度预测,帮助进行就业推荐。”渐令教授面对未来充满期待。

分享到:
消息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